是故少阴之君火衰微,则各路之烟尘四起。[眉批]辛甘化阳,甘咸养阴,学者功力深到,便识得此义玄妙,医中之能事毕矣。
有偏执者,曰吾乡不宜补,则虚者受其祸。这一点真窍,乃真气立极之所,万物发育之处,古圣每每秘而不宜,故称之曰宥密。
因素秉不足,生化太微而致者,盖以不足之人,多病,多痰,多不食,或多泄泻,或多汗出,元气泄多蓄少,不能如常,应期而下。凡认心痛一证,必先判明界限方可。
真气无伤,外邪不入,内邪不作,何待于药,可待于补。又以丹皮之苦寒助之,更经苓、泽利水,使阴邪由下而出,[眉批]孰知五味下喉,其气味立刻周遍,呼吸立刻上下交通,何待此。
包罗三界,三界,即天、地、水,上元、下元是也。坤中得阳即是火,火曰炎上,故能启示上升而交于心。
法当祛风清热,如导赤散加荆、防、银花之类。[2]夫原本作"大",据文义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