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从太阳、太阴、少阳、少阴、阳期、厥阴者,六步之谓也。如何为顺,如何为逆,顺者,是顺其气机之流行。
如其人安静懒言,困倦,不渴不食,二便自利,即当回阳,不可迟延。真火上腾,真火,天体也。
古人立方,皆是握定上中下三部之阴阳,而知药性之浅深功用,故随手辄效,得以名方。但痘出透时,以养浆结疤,收回阳气为重。
太阴篇内有桂枝加芍药汤,桂枝加大黄汤,皆是太阳误治,邪陷于太阴而设,不得谓为太阴主方。 若欲救之,急宜收纳为主,如潜阳、回阳、白通、金匮肾气等方,服一二剂。
邪在三阴,法宜温固,由内而释,不使伤表为先。太阳为三阳三阴之首,居于寒水这地,其卦为坎。
呕吐与泄泻并行者,邪隔于中,上下俱病也。客邪自外而入,[眉批]客邪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