痉病既属太阳,当以太阳虚实例之。若发其汗,湿随汗去,热必独留,水府告匮,迫其本经之血,从小便而出矣。
此之误下而腹满时痛,无胸□等证,则其邪已入阴位,所以属在太阴也。厥则当利不利者,阳气未败,犹能与邪相支吾也,若至发热,即利者亦当止。
太阳用之以作吐,劳复用之以作汗。脉大者,为未止,脉微弱数者,为欲自止,虽发热,不死。
今里热盛而自下利,则当与黄芩汤清之,以和其里也。盖过经不解,病必皆在阳经留连;若在阴经,则又岂能若是之持久耶程应旄曰:大便溏则气得下泄,腹不应满,烦不应郁郁,今仍腹微满,郁郁微烦,必胃有阻留,而下后仍不快畅也。
汪琥曰:邪在少阳,原呕不能食,今反能食而不呕,可征里气之和,而少阳之邪自解也。汗为血之液,血得热则行,火性大热,既不得汗,则血必横溢,所以必圊血也。
脉短则阴阳不附,脉和则阴阳未离,其生死但从脉定耳。伤寒哕而不腹满者,为正气虚,吴茱萸汤证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