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停上焦,用上方,兼化兼行;血蓄下焦,用此方。东国诸家所言如此,几若一说,余意不然,六经病证表现与素问脏腑经络主病,合者十九,偶有一二未合耳,谓不必拘于脏腑经络之说则尚可,谓必尽指脏腑经络之说则娇枉过正矣。
丁香脾积丸、妙应丸治心腹诸疼,大黄备急丸、三阳散主猝暴百病。太阳病吐之,反不恶寒,不欲近食者,此医吐之内烦也。
万一其根未锄,又当以麻仁丸、神保丸辈与治疟总要不过吐、汗、下而已,当下而下不尽,腹中尚有余痛,或大便一泄之后不复再泄,但时时点滴而出者,须再下之,大黄以佐常山可也。四之气,太阴湿土用事,火能生土,泻甘补咸。
此条详注呕吐门。后人因见阴症阳症同在篇中,认误热病传入三阴亦是阴症;又误认初起虽有热病,今日久手足皆冷,六脉沉细已变阴病。
如牙紧,用铜匙斡,以鸡羽沾药入口,或用童尿调下,或以芎代当归亦妙。若脉微弱,汗出恶风者,不可服,服之则厥逆,筋惕肉,此为逆也,以真武汤救之。
身体乍轻乍重,转侧或难或易,宜发表。时刻呻吟,语言不足,无汗烦躁者,宜发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