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注喘,汗出而喘,宜发之。 此因邪热从阳经传入阴经也。
发于外,则太阳为之首。伤寒,厥而心下悸者,宜先治悸,茯苓桂甘汤;后治厥,四逆汤。
下利谵语,脉沉有力,为有燥屎,急当下之,大承气汤。若发渴,自利清水不多,腹胀者,亦当下之。
下利纯清,心下硬痛而渴者,属少阴,根据本方。夏月,本方加石膏、知母,名神术汤。
霍乱,头痛发热,身疼痛,热多欲饮水,五苓散;寒多不饮水者,理中汤。阳明中风,脉弦浮大而短气,腹部满,胁下及心痛,久按之,气不通,鼻干不得卧,一身及目悉黄,小便难,有潮热,时时哕,身前后肿,刺之少瘥,外不解,病过十日,脉续浮者,此汤主之。
干,犹空也,但空呕而无所出耳。 脉实,可再加大黄下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