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常有脾泄者,以肉豆蔻配半夏曲,加神曲、麦芽作丸,尤有奇效。如不下,更服,取下为结胸证,其脉浮大者,不可下,下之则死。
气盛则身以前皆热。生姜、半夏散□下之水气,人参、大枣补中州之土虚,干姜、甘草以温里寒,黄芩、黄连以泻痞热,备乎虚水寒热之治,胃中不和下利之痞,焉有不愈者乎?
夫治病者,当知标本。缓中降逆,泻伤寒汗出,解之后,胃中不和,心下痞□,干噫食臭,□下有水气,腹中雷鸣下利者伤寒汗出表解之后,余邪转属阳明,心下痞满□痛不大便者,必其人胃素燥热,因而成实,攻之可也。
正与邪争而不得出,则身战惕。细玩服此汤,曰余根据桂枝汤法煎服,其意自见。
自术借桂上升,通阳之效捷,则气腾津化,渴自止也。阳浮,即越人曰:三菽之浮,肺之浮也。
若不晓此理,见其躁热,投以寒凉之药,其害可胜言哉!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,不可用也;如误用之,其害亦不浅。无阳者,谓表之阳邪微,故不可更大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