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积热上攻而致者,定多饱闷吞酸,口渴饮冷,面赤唇红,气粗蒸手。若胃肠素亏,必增其害,不可不知也。
一见发热不退,便用清凉滋阴、攻下。 其中之浅浅深深,药性各有专主,须要明白。
法宜回阳收纳为要。阴寒急病,亦宜紧火急煎服之。
二曰阳明头痛,额前、眉棱、眼眶胀甚,脉长,恶热,主以葛根汤。学者苟能细心体会,胸中即有定据,一见便知,[1]大原本作"太",据文义改。
厥阴证,舌卷囊缩,宜急下之。邪火始能伤阴,真火实能生阴,此邪正关键,用药攸分区处,岂堪混淆莫辨。
厥证脉紧,不可发汗,汗则声绝咽嘶舌萎。审是阳虚不能镇纳阴气,阴血上僭外越,自有阳虚病情可考,不得即为倒经,而妄用通经凉血止血之方,惟有扶阳抑阴,温中固土为准,如甘草干姜汤,潜阳,建中等汤。